Copyright © 中国新时代教育 蜀ICP备2021005531号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26 19:53:31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重要部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具体要求,2025年3月24日,由资阳市吕俊君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陈晓英工作站联合主办的“新课标·新课堂”专题研修活动,在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成功举行。
省市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聚焦“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任务情境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评一体化”的“五化”课堂建设,通过理论研修、课例展评观摩、专家引领的立体化研修模式,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新路径。一起来看实况报道:
一、政策引领:锚定课标方向,深化育人实践
活动伊始,资阳市吕俊君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吕俊君以《新课标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向度》为题,系统解读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与资阳市教体局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他强调,中职语文教学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化”课堂(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任务情境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评一体化)为抓手,构建“文专融合”的教学新生态。
领衔人吕俊君引领成员学习
与会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学业质量评价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达成了“以课标为纲、以学生为本、以职业为向”的专业共识。
二、课例示范:创新教学样态,推动课堂革命
活动重点观摩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好课天天寻”网络展示课例——《<沁园春·长沙><风景谈>联读——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探析》。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好课天天寻”网络教研内容
该课例由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杨辉执教,采用“双文本联读+微写作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导入、文本联读分析、微写作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感受风景与情感的联系,并通过微写作方式,探析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沁园春·长沙><风景谈>联读——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探析》课例展示
课例研讨环节,三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对展示课例进行了深度剖析:
四川省职业教育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岚,以《职教语文创新教学:细节设计与文专融合》为题,从职教语文教学痛点与创新思路、文专融合的实践路径、职教语文创新教学的核心价值等方面,肯定了课例在结构、思路和内容方面的价值,也提出了资源库建设和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建议。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岚副教授点评
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教师,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余自涛,以《基于新课标的中职语文联读教学思考》为题,立足叶澜教授“五个实”课堂哲学,认为课例以“风景与情怀”的双重解码,达成了“扎实”的知识建构与“丰实”的情感共鸣,赞赏其通过专业情境创设,使革命文学精神与职业价值观培育相融合的教学智慧。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余自涛老师点评
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陈晓英,以《景情相映文心妙 文专融合笔意新》为题,从新课标实施角度,肯定了课例在内容整合、素养体现、活动设计方面的亮点;表达了在学生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知行起点确定和启发式教学执行方面的思考;提出了在写作过程、教学活动安排和学生同伴互动等方面的建议。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陈晓英老师点评
三、文化铸魂:赓续革命传统,厚植家国情怀
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傅洪成老师作了《中职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作品教学策略》专题讲座。讲座从“文化传承与学科育人”的高度,提出“四维驱动”教学策略,即通过项目式学习,重构革命文本创作场域的历史语境还原策略;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开发校本案例的区域资源活化策略;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涵养学生“三观”的价值逻辑贯通策略;以及设计“职业情境+革命文化”的沉浸式学习任务的专业场景迁移策略。傅老师指出,中职语文教师应成为“革命文化的解码者”,让红色基因通过语文课堂,融入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傅洪成专题讲座
四、专家视点:把脉职教语文,擘画发展蓝图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谢尔初,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中职语文要坚守“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三重属性,构建“字词句奠基—职业能力提升—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阶梯式育人体系。教师需以文化浸润替代说教灌输,让课程思政如盐入水,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自然领悟“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辩证统一。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谢尔初讲话
五、未来展望:凝聚团队共识,共促协同发展
活动最后,领衔人吕俊君带领工作室成员研讨课例,并部署后续工作。
领衔人吕俊君带领工作室成员研讨课例
领衔人吕俊君部署工作室后续工作
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争做“三教改革”的攻坚者、“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和“职教高考”的探路者,为培养新时代“语文素养+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贡献智慧力量。(陈晓英报道)
欢迎访问中国新时代教育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