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教学教研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促变革 名师引领共成长——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联动共探教研方式新变革活动纪实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25 08:15:32    浏览量:

       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及教育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5)》,一场名为“人工智能赋能教研方式变革”的研讨活动于4月24日在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简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承办,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提供支持。

       本次活动通过专家讲座、课例展示、现场会议等形式,全景式呈现AI技术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实践,为参会者勾勒出智慧教育的新图景。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阿坝州职业学校教务主任,语数英、思政、工业机器人骨干教师;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四川省李芳蓉名师工作室,四川省职业院校龙天才“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相关成员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致辞

       当天上午,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党委书记张敏在主会场活动伊始致欢迎辞:“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研方式变革中的应用,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简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德成随后发表讲话,强调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明确发展方向,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本质,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课例展示

      开幕式后,接着由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朱丹宁老师以《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题,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她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承担启发与组织的角色,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课后,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秘书长刘彬与学校语文学科教师团队代表基于AI课堂分析报告,对课例进行了多维度剖析。数据显示,AI技术能够精准捕捉师生对话、互动频次、时间分配等关键指标,教研组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数字思维”重构教研认知,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研方式变革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专家引领

       紧接着,《中国教育学刊》四川学用刊中心主任陈权作了专题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变革》,他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教研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重庆市九龙坡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老师作了《数字赋能构建教学教研新样态》专题讲座。王老师聚焦于数字技术如何构建教学教研的新样态,强调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课堂展示

       下午,活动分为五个分会场,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及工业机器人五个学科的课堂展示,教师们各显神通,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展现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在语文会场上,成都职业技术学校的刘明月老师示范展示了《赤壁赋》,通过跨时空对话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其思辨能力。成都市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的高小英老师则展示了《景泰蓝的制作》,通过精准提问、开放式引导和充分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课堂氛围活跃,充分展现了技术赋能下的教学新样态。    



总结提升

       语文分会场,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傅洪成老师总结点评道:“教育之美,在于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教研之智,在于技术与人文的共鸣。人工智能正为语文教研注入新动能,工作室将以AI为笔,以教研为墨,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在‘智能时代语文教学变革’的答卷上,书写‘精准·包容·创造’的育人新篇章,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核心素养的沃土!”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将更加注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起点,全体参与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职业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胡琴琴工作站 胡志君)


  • 中国新时代教育LOGO

    欢迎访问中国新时代教育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