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新时代教育 蜀ICP备2021005531号
2025 年 1 月 7 日下午,原上草文学社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旨在共同探索文学社课程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文学领域的创新拔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伊始,文学社特聘专家罗晓华老师热情介绍了两位重磅嘉宾。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深厚造诣,无疑为此次研讨会注入了强大的专业力量。
张泽科,著名记者,《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四川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主持人,中小学课程与课题指导专家。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担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
首先,教学部石隽老师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本学期各年级的课程安排。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到精心挑选的重难点内容,再到学生课堂反馈的收集与分析,石老师一一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她的讲解,既展现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又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随后,各位授课老师纷纷发言,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的老师讲述了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有的则分享了与学生之间那些温馨而有趣的小故事。在坦诚的交流中,大家不仅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也直面了存在的不足。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经验,无疑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悉心听取了诸位一线教师对课堂实践的深入反馈后,张泽科老师对文学社的“动生课堂”、情景化教学策略以及梯度层次化的课程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创新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张老师特别赞赏了这些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深度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张老师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专业洞察力,细致入微地指出了当前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问题,张泽科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改进建议。他强调,应着手建立一支高效的教研队伍整合机制,通过定期交流和集体备课,不断提升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此外,他还提倡推进示范课制度,通过优秀案例的展示和推广,引领教师团队不断探索和实践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李华平教授深刻阐述了教师培训在提升教学质量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尽管文学社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但在突出课程亮点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课程设计方面,应遵循“以终为始”原则。他主张课程设计应当从最终的教学目标出发,逆向规划教学路径,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紧密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建议不仅为文学社课程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实践指导,激励他们在教师培训与课程设计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最后,罗晓华老师对研讨会进行了精炼总结。他衷心感谢两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并强调这些宝贵建议对提升文学社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至关重要。罗老师鼓励全体教师珍惜教研成果,积极反思改进,将专家的智慧融入日常教学,他特别指出,文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希望教师们能加强文学阅读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罗老师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期待教师们携手共进,为文学社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原上草文学社的课程发展搭建了交流与提升的平台,更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教师的经验分享,明确了课程优化方向,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尤为重要的是,研讨会聚焦于文学素养的培育,强调了这一核心素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入讨论和实践分享,教师们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成果为文学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文学教育,不仅让他们在文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在文学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成为具备深厚文学素养和广阔人文视野的新时代少年。(郑人元/报道)
欢迎访问中国新时代教育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