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师资培训 > 正文
红色引擎赋能38000+教师成长——解码仁寿师训临时党支部的聚力密码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22 18:55:41    浏览量: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初心,担当为国育才使命,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推动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作为全省教育大县,仁寿县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全面实施“优教兴仁”干部提能行动,聚焦“培根铸魂、管理领航、学科强基、专业聚力”四大板块,全力实施在培训项目中设置临时党支部,积极探索以党建融合引领师培师训新路径。通过近三年实践,仁寿县已累计开展师训项目102期,覆盖教师38000余人次,学员满意度达97.2%,而临时党支部的设立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破题:铸魂领航强师培

  传统教师培训常面临“重业务轻思想”“学员归属感弱”的短板。仁寿县教师进修学校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46%的参训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38%的学员反映“班级凝聚力不足”。面对这一困境,县教体局党委提出“将支部建在培训班上”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将党组织活动与专业培训深度融合。

 “党员教师占比全县教师队伍的35%,这是我们必须激活的政治资源。”县师训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培训班开班前即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按程序报县教体局党委批复,选优配强临时党组织班子,遴选优秀党员骨干兼任,确保“组织活动丰富、思想引领到位”。2024年6个外出高端研修班,42名党员在开班首日,重温入党誓词,参与培训启动活动,迅速形成“党员带头学、教师跟进学”的氛围。   


筑基:三位一体抓实训

       临时党支部并非简单的“挂牌”,而是构建起“组织活动+专业学习+实践服务”的立体网络。如,在仁寿县第14期教育大篷车中,支部将主题党日与培训研讨结合,开展“教育故事分享会”,让党员教师讲述帮扶留守儿童的真实案例。数据显示,此类融合式活动使学员参与度提升35%,教学案例转化率提高28%。

 “我们设计了‘1+3+N’工作机制。”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娟展示工作手册:每月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理论学习、教学诊断、课题研讨3项固定动作,灵活组织N项实践活动。在2024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上,临时党支部牵头建立“青蓝结对”制度,27名党员骨干与86名新教师签订帮扶协议,形成跨校际的成长共同体。  


赋能:多措并举促成长

  临时党支部的凝聚力效应在数据中得以印证。2024年暑期大练兵培训班调查显示,参训教师对“教育初心”的认知清晰度从培训前的68%提升至94%。学员在培训日记中写道:“每天清晨的‘微党课’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守护灵魂的工程。”

  这种转化更体现在行动上。在“双减”政策落地攻坚期,临时党支部发起“党员先锋课改行动”,带动全县教师开发分层作业设计案例3200余份。某小学教师原本对课改存在畏难情绪,在支部组织的“课改攻坚沙龙”中,他受党员同事启发设计的“数学游戏化作业”获评省级优秀案例。 


辐射:凝心聚力重实效

  在推进师培工作进程中,县教师进修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管理制度,学员线上线下学习,接受临时党支部管理,保持学习的严肃性、组织性和纪律性。2024年成立的“国培城乡教育联盟”,正是由国培班的临时党支部联合发起,现已吸纳志愿者教师86人,累计送教下乡16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才培养。近三年,13名优秀非党员教师在培训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8人成长为校级管理干部。如城区教师刘慧,在参加完新教师培训班后,主动申请到偏远小学支教,并在支教期间入党。 


       仁寿县在全面实施“优教兴仁”干部提能行动中,推行在培训项目班级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制度,开启“党建+师培”模式,能有力凝聚党员教师群体力量,有效激发学员学习活力,有力规范班级管理,不断提升干部教师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值得推广。(仁寿县教师进修学校  郭飞)

  • 中国新时代教育LOGO

    欢迎访问中国新时代教育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